光伏产业投资需回归理性(2)
相关资料下载三、产业洗牌在即
包括光伏产业在内,中国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主要采取“标杆电价+财政补贴”的方式,补贴资金来源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,随电费收取。随着光伏装机量快速攀升,中国补贴缺口持续扩大。以此为背景,近日,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《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极为罕见地叫停普通光伏电站、严控分布式光伏规模,并将新投运项目上网电价统一降低0.05元/千瓦时,且不给任何宽限时间,因而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光伏新政。
《通知》一经出台,光伏乃至整个新能源板块的个股全线下挫,不仅处于产业关键环节的通威股份、隆基股份、阳光电源等龙头企业陆续封住跌停,而且甚至连辅料和设备企业,及与“新能源”沾亲带故的风电和电动车板块也一并遭殃。
补贴削减对光伏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:一是导致直接补贴减少,二是改变市场需求格局,限制业务增量。在光伏百余家上市公司中,部分公司补贴规模较大,剔除补助将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丑化,如行业龙头协鑫集成剔除补贴后已连续两年亏损,即将达到ST标准。洛阳玻璃、特变电工、森源电气、隆基股份、中环股份等2017年获政府补贴均超2000万元。同时,《通知》将2018年国内光伏市场规模压制到25Gw,仅仅是2017年53Gw的47%,光伏制造业大比例的产能闲置,将逐渐驱使众多企业退出。
四、推动高质量发展
光伏市场近几年的蓬勃发展使得业内各制造厂商纷纷扩产,上一轮光伏产业的跃进除市场的驱动作用,更主要靠政府补贴支持。而《通知》的出台无疑是产业高歌猛进时泼下的一瓢冷水,但这并不意味光伏产业顿失其显要地位。当前,我国光伏产业的补贴时代接近尾声,产业难免遭遇阵痛,这是产业成长所必须付出的代价。同时,在行业洗牌过程中也同时蕴含着巨大的机遇。浪潮中,技术、产品落后、补贴重度依赖症的企业将被淘汰,产业机遇面向技术先进、高质量的企业。
编辑:中工联创
装备制造业品牌顾问与产业研究专家-中工联创
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工联创官方微博:“中工联创”
官方微信:“中工联创”
欢迎转载,请注明
